查看原文
其他

没有手机?看看古人们如何与无聊斗智斗勇

新读写 2021-04-27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博物馆丨看展览 Author 薇薇安

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
点击标题下方“新读写”关注

“推枣磨、斗鹌鹑、赛脚会……”一起来盘点一下古代那些鲜为人知的娱乐活动,看看古人们是如何与无聊斗智斗勇!


暖暖的春日
炎炎的夏日
瑟瑟的秋日
凛凛的冬日

《钱选西湖吟趣图卷》钱选 南宋

没有“吃鸡”没有“王者”
古人们如何度过漫漫长日?

答案自然是——
就算没有今天的高科技
古人们也绝不会让自己
闲!着!

《升庵簪花图》陈洪绶 明

接下来
就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
古代那些鲜为人知的娱乐活动

看看古人们是如何与无聊斗智斗勇


推枣磨



“庭院秋声落枣红,拾来旋转戏儿童”,乾隆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,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秋日的图景——静美的秋庭,凉风袭来,落红满地,意趣甚浓。

可这诗中的意象又是“枣”,又是“儿童”的,不免让人心生疑惑:它究竟在说什么?

其实啊,这诗中所说的“儿童拾枣转”是一种古代时兴的游戏,多流行于北方地区,名为“推枣磨 ”。前些年热播的古装剧《知否》中,明兰就拿着推枣磨到祖母房中,两人在昏暗的烛光下,玩得不亦乐乎。


“推枣磨 ”,顾名思议,是一种以枣为主要道具的益智类游戏。它的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以下三步:

一、选取鲜枣三枚,果实以大、饱满为上,至于是红枣、青枣、白枣、冬枣......各位客官随意。
二、将其中一颗比较大的枣子,削去上半部果肉,露出枣核尖,下边插上三根竹签,置于桌面作为“磨台”。

三、另两颗大小相当的枣子,分别串在一根细竹条的两端,轻放于磨台的枣核尖上,取得平衡后,两人用手指将其推动,如同推磨一般。若施力得当,枣子就会旋转起来。


宋代画家苏汉臣的《秋庭婴戏图》,亦为我们展现了秋日里两孩童戏玩推枣磨的场景。


假山石前的一张螺钿黑漆圆凳上,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玩具:红色佛塔、人马转轮、八宝纹纸格、玳瑁盘与小陀螺.......

可只见玩具,人去哪儿了呢?


原来两个憨态可掬的孩童早已在另一边的圆墩上,津津有味地玩起了推枣磨。只见他俩你一推,我一搡,十分投入。

那穿着红衫的儿童,肩上的衣服已滑落了一半却浑然不知。他伸出小指头,迫不及待地要推枣:“看你这小样儿,往哪儿转。”另一个穿着白袍,稍大一点的儿童,则小心翼翼地伸手规劝:“嘿,哥们,你悠着点。”


看着古人们推枣,大伙儿真不打算做个推枣磨玩吗?



斗鹌鹑



在古代,你可能见过大人们在街头“斗鸡”。

南宋 李嵩 《明皇斗鸡图》 纳尔逊-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

亦可能见过孩子们在草地上“斗蛐蛐”。


再不济,你可以穿越到西班牙看一回“斗牛”。

《斗牛图》 戈雅

但是,你听说过有人“斗鹌鹑”吗?


鹌鹑,一种体型娇小的鸟类,羽毛赤褐色,不善飞。活动的区域多为生长着茂密野草或矮树丛的平原、荒地、溪边及山坡丘陵一带,有时亦出现在耕地附近。

大家都知道,古人没事儿喜欢玩“谐音梗”。当鹌鹑与稻禾相伴,他们认为它代表「安和」;当鹌鹑与枸杞相伴,他们又觉得它具有「祈安」的含义;鹌鹑喜欢啄食毁坏农作物的蝼蛄,他们就将鹌鹑奉为“除灾厄、防小人”的吉祥物。


既然鹌鹑这么可爱,为什么要斗鹌鹑?

明 朱瞻基 《斗鹌鹑图》 故宫博物院

鹌鹑可不可爱,皇帝可不管。

无所事事的午后,御花园中,RMB玩家明宣宗朱瞻基玩腻了“斗鸡”“斗蛐蛐”这些小把戏,正两眼望天,愁思满容:“还能玩些什么好呢?”


正在这时,机智的侍卫三人组出现了。他们手捧着鸟笼,七嘴八舌地为皇帝献计:“哦,我亲爱的皇上,您要不要试试这最新流行的斗鹌鹑?”


“别动。”一位脾气暴躁的侍卫拍了一下手中乱动的鹌鹑。

不安分的鹌鹑受到一次袭击。还未开始游戏,血量就减少了100。


“哦?有鹌鹑玩,快拿上来给朕瞧瞧。”朱瞻基两眼放光。


话音未落,侍卫们就屁颠儿屁颠儿地摆好斗圈,将两只鹌鹑放入其中,等待皇帝发号施令。

游戏开始,朱瞻基居中端坐,宦官、侍从、童仆侍奉左右。一只鹌鹑倒下了,还有千千万万只鹌鹑站起来。毕竟人家朱瞻基缺的不是钱,是快乐。


吓得小鹌鹑们瑟瑟发抖,“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”。

一幅明朝图卷,让我们窥见古代宫廷的稀有的娱乐场景。别开生面的“斗鹌鹑”大法,你学会了吗?


斗牛



——小编,你刚才说错啦!看斗牛不用去西班牙!

——是也,是也。(这不是为了排比吗?)其实早在我国秦汉时期就有斗牛竞技表演。


追本溯源,斗牛起源于古代的宗教迷信活动。据东汉应邵《风俗通义》中记载,战国末年,岷江有位江神,形似大牛,每年要向民间索取童女二人。若不给,就使江水泛滥,生灵涂炭。秦国太守李冰见此情况,怒斥江神罪行,并将之斩杀。从此,换得一方太平,百姓安居乐业。

为了纪念这位英勇屠“牛”的英雄,人们每年都要举行斗牛大典。那么,中国古代的斗牛是怎样一幅图景呢?

唐 《斗牛图》戴嵩

首先,你得有一头牛。(废话)

汉代画像石

竞技场上,赤手空拳的斗牛士和壮如泰山的公牛被置于一处公开搏斗。

起初,斗牛士弓步伸掌,与公牛小心周旋。在逐步的挑衅和威胁下,公牛渐渐变得怒不可遏。正当公牛一跃而起准备进攻之时,斗牛士一个仙人起跳,瞬移到了公牛另一侧。趁公牛四处追寻,斗牛士一把擒住牛角。

经过一番力与勇的较量,公牛被斗牛士彻底制服,倾倒于地,只有挣扎的小尾巴还传递着它无济于事的不服。

河南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《斗牛》

场下观众欢呼雀跃,掌声如雷四起。这是一场皆大欢喜的斗牛比赛,庞然大物匍匐于人类的膝下。然而,也有许多的斗牛比赛,以惨烈的结局告终。再训练有素的斗牛士,也有失手的时候。一个不小心,便命丧于公牛无情的铁蹄与血盆大口。

因斗牛的场面有时过于血腥暴力,请各位参观斗牛的客官自备速效救心丸。


赛脚会



“赛脚会”,光听名字,就闻到味儿了。但是小编真的不是在开玩笑。在清代,人们不仅会定期举行晒脚大赛,场面还一度失控火爆!

让我们先来看一段清代小说《扬州梦》 的描述:“那蔚州我也到过,每逢赃天赐节,年轻妇女个个装朿整齐,坐在门前石凳上。任人伸手抚摸其小脚,如有人说'这双脚儿真小’,一家人以此为荣。”

《韩熙载夜宴图》 五代 顾闳中

在山西太原、甘肃兰州、河北邯郸等缠足之风盛行的地区,一到赛脚节,妇女们便浓妆艳抹,一字排开晾脚于街市两旁,或卧在车内将脚悬出帘外,供人观赏品评,有时亦可触摸。男子们“徜徉街头,相与评足以为乐,某也瘦某也尖,一字之褒,荣于华衮”。

瞧这一个个得瑟样,脸上就差写一个“色”字了。

《宫沼纳凉图》宋 佚名

在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封建社会,女子们以“缠足为荣”,并将“足小”等同于一种身份认可。缠足标准为小、尖、瘦、软、正。为了在赛脚会上一露风采,女子们不管病痛折磨,夜以继日地缠足,以致骨骼变形,皮肉流脓。

封建社会的陋俗在价值观扭曲的“比赛”中,进一步得到深化,可谓恶性循环。



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:“小编,小编,
如果有赛脚大会,你去吗?”
小编(看了看自己38码的大脚):“闭嘴!”


关扑



还记得小时候街边的抽奖转盘、彩票刮刮乐,不知道“骗”去了我们口袋中多少零花钱。总想花最少的钱换得最想要的东西,这种侥幸的心理,从古至今都一样。于是,古人们便发明了一种古老的赌博方式——关扑。

所谓关扑,即买卖双方事先约定好价钱(一般低于商品的售价),以钱赌物。赢,买家可取走所扑物品;输,则卖家留下钱一概不退。

《梦梁录》和《繁盛录》记载,关扑的小商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种类:

小吃类,如糖蜜糕、蜂糖饼、灌藕、炸藕、时新果子、像生花果、红边糍、猪胰胡饼、鱼鲜、猪羊蹄肉。
小玩意,如细画绢扇、细色纸扇、新窑青器、螺钿玩物、打马象棋、杂彩球、琉璃炮灯、四时玩具;各种服饰,如销金裙、缎背心、缎小儿、销金帽儿、逍遥巾、狼头帽、小头巾、抹头子、花环钗朵、箧儿头、销金帽儿。
各式家具,如螺钿交椅、时样漆器、细柳箱、诸般藤作、螺钿投鼓、螺钿鼓架等。


最常见的一种关扑方式是“转盘摇奖”。商家提供圆型轮盘,上面用扇形划分好了出售物品的分区。关扑时,顾客射箭,商家转动轮盘。宋代最牛批的商人,可以“运轮如飞”,顾客“随意施箭”。如果顾客射中,便可领取圆盘上相应的物品。


《秋庭戏婴图》中的圆凳上,就有一个供儿童玩耍的“人马转轮”,类似于市场上用于关扑的转盘。它由一个支架、一张转盘和一根人马造型的指针构成。拨动转盘,当它停下来时,上面的人马指针就会指向不同的图案。


宋时东京,夜夜笙歌,吃酒的吃酒,赌博的赌博。到什么程度呢?《东京梦华录》曰:“有以一笏扑三十笏者。以至车马、地宅、歌姬、舞女,皆约以价而扑之。”这种风气,一直到明朝朱元璋以严刑禁止民间关扑告终。

《清明上河图手卷》 明 仇英


论赌博,你玩得过老祖宗?

End


在没有网络,没有科技的年代里,古人们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无所事事。相反,他们拥有更多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机会。就像小时候的我们,虽然没有手机,却依旧可以快乐地度过每一天。

或许当我们今天回看古代人们并没有那么先进的娱乐生活时,我们所怀有的心情正是对于童年,或者更早的那个时代的追忆。

参考文献:
《从汉代文物看我国古代斗牛》张正涛
《风雅颂:八百年前,满大街都是博彩摇奖》吴钩
《清代的赛脚会》汪应泽
编辑:青柠


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:博物馆丨看展览(ID:atmuseum)。更多写作指导、热门时文、写作素材、读书方法、学生佳作……尽在《新读写》杂志!
投稿邮箱:xinduxie211@163.com。

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


长按二维码  关注新读写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